氣候變遷因應

 

 氣候策略

瑞昱參考「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架構,自2020年起,以治理、策略、風險管理及指標和目標等四個核心要素評估公司面對氣候變遷時之機會與風險。2022年,進一步召開「€TCFD機會與風險鑑別」會議,建立氣候議題發生的可能性與衝擊性量表,由高階主管與永續發展委員評估討論,鑑別出瑞昱近年氣候變遷主要風險及潛在機會項目,並進一步針對各項風險與機會訂定因應目標及策略。

• 治理

瑞昱持續追蹤國際趨勢、客戶及政府關切之議題,以及永續供應鏈影響等氣候變遷相關資訊,召開跨部門會議,討論可能對瑞昱產生影響之氣候變遷議題,並定期檢視、評估及改進氣候永續治理方針。瑞昱依照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ra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全球暖化推估情境,鑑別極端氣候帶來的災害因子、量化財務衝擊資訊、制定調適與減緩策略。由董事會核定氣候變遷願景與策略及永續發展目標,並由總經理定期向董事會進行各項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管理策略之成果報告,實踐氣候變遷永續治理方針。

• 策略

瑞昱透過永續發展委員會議討論氣候相關議題並進行評估,參考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之第六次科學評估報告(AR6)提出之「共享社會經濟路徑」(Shared Social-Economic Pathways, SSP)方法學,採用SSP1-1.9註1、SSP2-4.5註2、SSP5-8.5 三種氣候情境進行分析。透過氣候情境分析結果,我們選定SSP1-1.9,以溫度上升控制在1.5℃的理想情境下,評估氣候變遷對瑞昱整體的營運衝擊影響,釐清現有措施、因應方案、財務衝擊量化數據取得之形式、可行性與來源等,彙整可能對瑞昱造成影響之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並依循€TCFD架構,鑑別氣候相關轉型風險、實體風險與機會,分析與瑞昱營運相關之議題。瑞昱面對氣候變遷轉型風險(法規要求、市場偏好轉變)及實體風險(供貨中斷、極端氣候事件嚴重程度提高、平均氣溫上升、降雨模式和氣候模式變化、海平面上升)之潛在衝擊事件、機會、財務影響與因應策略,如下表所示,相關因應措施涵蓋之主要營運據點包括新竹科學園區、台北和台南辦公室。

註:相當於將溫度上升控制在低於1.5℃的情境。
註:相當於將溫度上升控制在低於2℃的情境。

為促進、達成將溫度升高控制在1.5℃內之目標,我們依照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情境分析結果,規劃與執行廠內節電措施、建置太陽能發電設施、實施永續供應鏈管理及能源管理系統等相關因應策略。評估主要策略對財務之潛在衝擊影響,包含為空調成本的增加、產生上游供應商轉型成本、增設太陽能發電設施之成本花費,以及在永續議題上的管理與溝通成本。對於各項氣候議題造成的短、中、長期財務衝擊,雖可能造成費用與管理成本之增加,但經過量化評估後,財務衝擊均小於營收淨額的1%。

• 氣候變遷風險管理

瑞昱2022年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評估所設定的短期時間範疇為2023年,中期時間為2024至2026年,長期則為2027至2035年。依照IPCC AR6所提出全球溫度升高控制目標1.5℃之情境,評估各項業務營運發展策略與氣候相關議題之關聯程度,鑑別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對營運的潛在衝擊程度與可能發生的機率,進一步繪製瑞昱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矩陣圖,並研擬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因應策略。

• 指標與目標

對企業永續發展而言,氣候變遷已是不可忽視的議題,瑞昱持續關注並鑑別氣候變遷可能帶來的潛在影響與衝擊,制定相關管理方針與因應計畫。為減緩溫室效應所造成的氣候變遷危機,並積極響應國際淨零排放倡議,瑞昱宣告於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的重大目標。計畫透過持續開發低碳產品、改善設備能源效率、依據綠建築標準興建辦公大樓並取得認證、提高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落實供應鏈減碳目標管理等各項節能減碳措施,逐步降低碳排放總量,進而實現淨零排放目標。